旧版入口 英文版

城市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以体力活动为中介的模型验证

发布时间:2019-12-10  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技书刊部
点击查看:原 文

  文章编号:1002-9826(2019)10-0041-09

  DOI:10.16470/j.csst.2019142

城市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以体力活动为中介的模型验证

The Impact of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on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Model Validation Mediated by Physical Activity

吴志建1*,王竹影1,张帆2,宋彦李青1,王厚雷3,高亮4

WU Zhijian1*,WANG Zhuying1,ZHANG Fan2,SONG Yanliqing1,WANG Houlei3,GAO Liang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TY023);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重点项目(2017B009);江苏省普通高校创新项目(KYCX19_0738);江苏社科英才项目

  *通信作者简介:

  吴志建(1990-),男,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人健康促进,E-mail:wzj1216@163.com。

  作者单位:

  1.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2.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3.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4.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1.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2.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 Nanjing 210023, China;

  3.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23, China;

  4.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210023, China.

  摘要: 目的: 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城市建成环境、个体属性、体力活动对健康的影响,及不同性别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市32个社区的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基本信息,三维加速度计和GPS测量老年人户外活动强度、时间和活动轨迹,利用GIS提取建成环境因素,使用AMOS 22.0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对老年人健康状况产生明显的直接影响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26、0.32,其贡献度的大小顺序为可达性、设计多样性、密度,年龄、收入;通过体力活动对健康产生明显的间接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036、0.101;建成环境、个体属性、体力活动对女性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正向影响,而对男性老年人无影响。结论: 社区建成环境、个体属性、体力活动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通过揭示老年人健康影响路径,对新时代城市社区建设、改善建成环境、促进体力活动、提高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建成环境;体力活动;老年人;健康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build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ecology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individual attributes, physical activity on health,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Methods: Elderly people in 32 communities in Nanjing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basic information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3d accelerometer and GP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intensity, time and activity track of elderly people’s outdoor activities. GIS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AMOS 22.0 was used to test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esults: Built environment and individual attributes had significant direct effects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The path coefficients were 0.26 and 0.32, respectively. The order of contribution degree was accessibility, design diversity, density, age and income. Physical activity has a significant indirect impact on health which path coefficients are 0.036 and 0.101 respectively. Built environment, individual attributes and physical activity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elderly women, but no effects on elderly men. Conclusion: Community built environment, individual attributes and physical activity hav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and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ommunities in the new era, the improvement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e promo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ealth status by revealing the health influence path of the elderly.

  Keywords: built environment; physical activity; the elderly; health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1%,现已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彭希哲 等,2017)。据统计可知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3.6倍,其中64%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至少患一种慢性疾病,1/3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何柳 等,2016;Jonasson et al., 2016)。老年群体的健康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对国家和医疗服务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马蕊 等,2019)。而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可缓解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对实现“积极老龄化”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关注老年人健康及公平性是社会和谐的需要,而如何辨识健康影响因素及性别差异,支持老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挑战(李志刚 等,2018)。我国对老年群体的研究相对缺乏,不足以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社会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的健康行为受到个体(心理、生物和情感)、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和文化)、实体环境(体育锻炼设施、空间景观)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同时交互作用时,干预的效果最优(Oyeyemi et al., 2016)。良好的建成环境因素能有效促进老年人体力活动量,如土地混合利用度高、高街道连通性等,间接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吴志建 等,2018);社区步行能力与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和较低的超重风险有关;较差的社区环境(噪音、道路质量等)使老年人下半身功能受限风险增加;生活在联系更紧密、更紧凑、混合用途的社区的人参与户外活动更为活跃,从而获得足够的健康益处;那些活跃的老年人功能受损程度、抑郁症状均较轻,患冠心病的风险也较低,且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和骨关节炎、糖尿病、结肠癌、高血压和痴呆症等疾病的症状。另外,不同性别健康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存在差异,其健康很大程度受到居住区附近建成环境和体力活动的影响(宋江宇 等,2018)。教育程度和从事职业对健康有显著影响,年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以及就医行为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显著(黄婷婷 等,2016;孙菊 等,2008;叶晓梅 等,2017)。因此,个体属性和建成环境均可能影响老年群体的健康。近年来,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建成环境改善居民的活动方式。因此,研究建成环境、个体属性、体力活动与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关系,能有效地揭示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素、影响路径,对城市空间的规划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设计

  1.1 样本选取 

  就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城而言,南京在全国相对领先,就老龄化程度而言,南京老龄人口占比为20.85%,与北京(24.60%)、天津(23.43%)、广州(18.03%)、杭州(22.16%)、武汉(20.95%)、长沙(19.70%)等城市[数据来源: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www.gov.cn/xinwen/2019-02/28/content_5369270.htm]老龄化程度接近。

  研究区域为南京市辖区所属的鼓楼区、秦淮区、建邺区、玄武区和栖霞区5个行政区。于2017年6月—2018年3月,采用多段分级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主城区和城郊的5个行政区,共32个小区。每个小区招募30名60岁以上小区常住老年人为受试对象,男女各半,总计960人。以“专题会谈”形式进行集中宣讲和调查测试,测试内容包括人口基本信息、体力活动日志和体力活动量。剔除不合格样本(剔除标准: 问卷填写不全; 加速度计佩戴不满4天; 每天佩戴时间不满8 h),有效样本为499份,男性212份,女性287份。

  1.2 理论框架

  社会生态理论认为健康受到实体环境、个体属性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也分别说明支持性环境与个体属性影响老年人健康,但未同时解释影响健康的路径。本研究从户外体力活动的视角出发,以老年人健康状况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作为解释变量。将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归纳为一个理论框架(图1)。假设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是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影响健康的重要途径,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既可以通过体力活动间接影响健康,又可以直接影响健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理论框架路径是否合理,同时探索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图1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

Figure 1.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1.3 变量选取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老年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Bird等(1991)的研究表明,自评健康虽然是被访者主观的健康等级评价,但它与医生“客观的”健康评估有较大的一致性。因此,自评健康状况能反映被访者整体健康状况,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自评健康量表为:“您对自己身体自我评价是多少分?1分表示非常不健康;2分表示比较不健康;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比较健康;5分表示非常健康。”同时还采用患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总数(无慢性病赋值为3,患1种慢性病赋值为2,患2种赋值为1,患3种赋值为0)以及BMI指数共同评价老年人健康水平。

  解释变量为老年人个体属性、建成环境和户外体力活动。老年人个体属性特征通过问卷所得,包括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年龄、居住方式等人口信息。户外体力活动采用Actigraph GT3+三维加速度计测量,采集老年人连续4天体力活动数据和GPS电子日志,其中包括2个工作日和2个休息日,要求老年人每天起床后携带GPS仪器,同时于右侧髋部佩戴GT3+三维加速度计,晚上睡觉时取下仪器。提取老年人户外活动量、活动时间、中等到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3个指标。

  采用GIS方法收集相关建成环境指标。将包含有南京市公交站点、银行、商业大厦、零售行业、宾馆酒店、餐饮娱乐、政府机构、医院、学校科研、公司企业、公园广场、公园绿地、山、河流湖泊、住宅小区、街道网络等空间信息的南京市全要素数字地图(获取于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导入ArcGIS 10.2,作为抽取客观建成环境数据的基础。将家庭住所至户外体力活动场所距离数据按100 m的组间距进行频数统计,500 m频数百分比达到了60.13%,说明,离家距离500 m范围内包含了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大部分户外体力活动场所。结合南京市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如公交站点、健身路径、菜市场等),本研究将缓冲区半径定为500 m。选取建成环境变量包括密度、多样性设计、可达性3个方面9个指标。

  1.4 研究方法 

  结构方程模型同时包括了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老年人健康、建成环境、个体属性、体力活动分别通过测量变量所得,构成4个测量模型。这4个测量模型所建立的4个潜在变量的结构关系形成了结构模型,同时配合路径分析的策略探讨潜在变量的结构因素关系。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的方程式为:

  

  图1当中有4个独立的测量模型。每个模型代表了特定的一个潜在变量与其观测变量之间的组合关系,而内生变量受到潜在变量的影响及测量误差(ε)的影响。方程(1)(2)分别表示外源变量和内生变量的测量模型,x表示外源观测变量向量,也就是度量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的一系列指标,Λx为外源观测变量与外源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外源观测变量在外源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ξ为潜在外源变量(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δ为外源观测变量的残差项向量,y为内生观测变量向量,η为内生潜变量向量(体力活动和健康),Λy为内生观测变量在内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ε为内生观测变量的残差项向量。方程(3)为结构模型表示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Β和Γ都是路径系数,Β为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Γ为外源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值的影响,ζ为结构方程的误差项。本研究通过SPSS 22.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再通过AMOS 22.0软件计算各潜在变量的关系,同时验证提出的理论模型。外源潜变量建成环境包括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街道连通性、人均道路总长度、土地利用混合度、至交通站点距离、交通站点数、至健身休闲场所距离、至商业场所距离;个体属性包括年龄、经济水平、教育程度、居住状况;体力活动观测变量为户外体力活动量、户外MVPA和活动时间。结构模型验证建成环境、个体属性、体力活动和老年人健康这4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实证分析

  2.1 变量描述统计 

  因变量老年人健康指标分别为自评健康、BMI指数和患慢性病个数;中介变量户外体力活动3个指标分别为体力活动量(总Count值)、活动时间和MVPA均值。自变量包括建成环境变量3个维度9个指标分别是密度(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多样性设计(街道连通性、人均道路长度、土地混合使用率)、可达性(交通站点数、至交通站距离、至健身场所距离、至商业场所距离),个体属性4个指标(年龄、经济水平、教育程度和居住方式,表1)。

  2.2 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素 

  从图2可知,测量模型表征各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建成环境、个体属性、户外体力活动和老年人健康的贡献度。其中,MD1、MD2是潜在变量中建成环境中密度,分别表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KDX1~KDX4是建成环境变量中可达性指标分别为交通站点数、至交通站点距离、至健身场所距离和至商业场所距离;SJDYX1~SJDYX3是建成环境变量中多样性设计指标分别为街道连通性、人均道路总长度和土地混合使用。TLHD1~TLHD3分别表示户外活动量、活动时间和户外MVPA。JK1~JK3分别表示健康自评、患慢性病个数和BMI。e为对应观测变量的残差。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考虑了自由度,其值越接近0表示模型的适配度越高;良适性适配指标(GFI)和调整后良适性适配指标(AGFI)其值越接近1表示模型的拟合度越好,一般大于0.9表示模型路径图与实际数据有良好的拟合度;比较适配指数(CFI)建议其值大于0.9模型适配程度优。由于教育程度和是否独居变量贡献度较少,剔除后发现,χ2/df=2.866,RMSEA为0.06,GFI为0.938,AGFI为0.916,CFI为0.962,均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可接受假设模型。

  测量模型的反映的各种关系可归纳为:1)反映建成环境的3个维度9个可观测变量对居住区建成环境的贡献大小分别为:可达性维度(0.96)、多样性设计维度(0.90)和密度维度(0.47),结果表明,老年人对建成环境的感知重要性依次体现在可达性的改善、多样性设计的提升和密度的提高,其中目的地可达性和多样性设计水平比密度更能反映老年人健康水平;2)反映户外体力活动的3个可观测变量的贡献大小分别为:户外活动时间(0.87)、MVPA(0.85)和体力活动量(0.77),这一结果说明,老年人体力活动的改善主要是由户外活动时间和MVPA的提高;3)反映个体属性的两个可观测变量的贡献较低分别为:年龄(0.64)和经济收入(0.52)。

表1变量描述性分析

Table 1Descriptive Analysis of Variables

  结构模型反映各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表2外源变量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路径系数可以看出,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在0.01与0.05的统计水平上有显著,且为正向影响,其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96、0.421。由此可知,居住区建行环境越好对老年人健康程度越有利,老年人经济水平越高对健康的意愿也越强烈,表明老年人住所附近设施可达性、多样性设计和经济收入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其健康水平。另外还发现建成环境与个体属性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图2可知,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直接影响效应(建成环境→健康)为0.26,间接影响效应(建成环境→体力活动→健康)为0.2×0.18=0.036,总效应为0.296。个体属性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路径也有两条,直接影响效应(个体属性→健康)为0.32,间接影响效应(个体属性→体力活动→健康)为0.56×0.18=0.101,总体影响效应为0.421。表明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可通过体力活动间接影响健康状况;个体属性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要大于建成环境的影响,老年人健康更容易受到年龄、收入的直接影响,因此,提高老年人健康应更多地从改善家庭收入的直接路径入手。同时也反映出在改善老年人健康时,需关注居住环境的改善。


图2老年人健康影响机制的路径图

Figure 2.Path Map of the Health Impact Mechanism of the Elderly

  2.3 影响老年人健康因素的性别差异 

  使用AMOS 22.0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模型修正得到如下拟合数据:χ2/df卡方自由度比值为3.027,在可接受范围内;RMSEA为0.064,GFI为0.891,AGFI为0.853,CFI为0.919,可认为模型的总体拟合情况和适配度符合要求,接受原假设。从表3、图3可知,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健康影响因素和路径均存在差异。居住区建成环境对老年男性健康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均不显著,而居住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女性健康直接影响效应显著,路径系数(建成环境→健康)为0.48,同时通过体力活动间接影响健康,路径系数(建成环境→体力活动→健康)为0.32×0.27=0.086,总效应为0.566。从表3可知,老年男性个体属性对其健康影响不显著,而个体属性对老年女性健康影响显著,直接效应的路径系数为0.15,间接效应路径系数(个体属性→体力活动→健康)为0.53×0.27=0.143,总效应为0.293。表明建成环境因素更容易影响老年女性健康水平,其直接影响效应远大于间接影响效应,提示老年女性健康水平受到建成环境直接影响,改善老年女性健康状况应关注居住区建成环境的改善。

表2外源变量对老年人健康的路径参数

Table 2Path Parameters of Exogenous Variables for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有显著性;**表示在0.01水平上有显著性,下同。

  3 讨论

  老年人健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其中环境改善健康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支持性环境可通过改善老年人的行为方式,减轻其对卫生保健的巨大需求,让老年人保持更长时间的健康,推迟或避免残疾,从而降低家庭和社会的医疗成本。



图3不同性别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的路径图

Figure 3.Path Diagram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of Different Lenders

  3.1 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对健康直接影响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直接影响效应为0.26,其中目的地可达性、设计多样性对建成环境贡献度较大,说明设施可达性和设计多样性是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一结果与此前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孙斌栋等(2016)研究发现,设施可达性较好对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设施可达性较高的社区,公共交通设施相对完善,且各类公共设施分布均匀,混合程度高,有利于老年人就近就地活动,其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公交,促进其体力活动,从而影响健康状况。Spring(2018)指出,长期处在低密度或商业衰退环境中的老年人与处在普通环境中的老年人相比,健康状况不佳的风险更高。也就是说,与居住在较好的社区(可达性好、混合率高)相比,长期居住在缺乏健康支持服务(如药房、杂货店、老年活动中心和娱乐设施)及土地混合使用率下降的社区,增加了健康风险。Hiscock等(2008)表明,难以获得卫生服务的老年人面临更大的健康下降风险。Beard等(2009)也发现,客观地测量街道特征,包括街道连通性、街道上的树木和公共交通的可达性与身体残疾呈负相关。有研究对环境因素在老人移动限制中的作用进行系统评价发现,当室内环境易于接近、设施服务的可用性和可达性、安全性较高时,老年人移动性就会更高(Barnett et al., 2017)。因此,在老年人衰老和相关功能下降的过程中,社区建成环境可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影响其健康状况。

表3外源变量对老年人健康的性别差异

Table 3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by Exogenous Variables

  个体属性对老年人健康的直接影响效应为0.32,其中收入、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与Dannefer(2003)、李文畅等(2018)、赵忠(2006)等经济水平影响健康的结论一致。经济收入高对健康的投入预算约束力降低,可获得更多的健身资源和更好的医疗保健条件,使其拥有更好的健康水平。相对于低收入老人,高收入老人即使出现健康问题,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恢复健康状况。李文畅等(2018)的研究指出,经济水平与老年人失能水平之间有密切关联,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失能率明显下降。赵忠(2006)指出,经济水平的提高可改善个人的健康行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可能是因为经济收入水平与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直接关系,低收入群体更容易形成喝酒、吸烟等对健康不利的行为习惯。有研究还发现,居住方式与老年人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经济收入较高的老人能通过获得较好的社区环境对健康产生正向影响(刘一伟,2018)。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个体属性与建成环境之间存在双向路径,相互影响。

  谷琳等(2006)的研究指出,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自评健康分数有下降的趋势。而本研究发现,年龄增加其自评健康分数并未下降,可能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76~80岁年龄段的老人健康水平相对良好,同时在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自己的健康预期。

  建议改善老年人健康政策应优先考虑在环境较差的社区提高设施的可达性(如健身场所、商业场所、公共交通)、设计多样性(土地混合利用率、街道连通性),以便老年群体均能不受限制地获得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使健康回报得到提高;政府应重视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和经济保障,促进其对医疗服务系统的投入,这将有利于提高其健康状况。

  3.2 体力活动在建成环境、个体属性与健康间的中介作用 

  研究表明,老年人体力活动在建成环境与健康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介系数为0.2×0.18=0.036,占总影响系数的12.16%;在个体属性与健康之间的中介系数为0.56×0.18=0.101,占总影响系数的23.99%。这表明,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在老年人健康水平上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而另一方面,社区建成环境和老年人个体属性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力活动的投入进而转化为健康的回报。说明500 m缓冲区内提高设施可达性、多样性设计和经济收入可有效促进老年人体力活动量。因为设施的可达性越高老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能性越低,高可达性意味着在较短距离内分布有较多的设施和服务,可通过步行或骑自行车到达,从而促进其体力活动量,间接影响健康水平。特别是娱乐设施的空间可达性,不仅可以增加步行体力活动,还能提升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Cani-zares et al., 2018;Van et al., 2018)。因此,设施可达性好有利于促进老年人进行体力活动,有助于缓解老人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的步行量。从侧面表明,居住位置到各活动场所的步行路径越清楚、活动目的地越明确,老年人的步行驱动力越强,户外活动对身心健康促进效果越好;步行环境较为舒适、老年人对步行环境满意度较高的情况下,从事并发展更多体力活动意愿越强烈(Leung et al., 2017)。多样性设计(街道连通性、土地混合使用度、交通站点数)与老年人体力活动之间有紧密联系,连通性越好、店铺数量越多、服务设施齐全(健身中心、银行、医院等)对促进体力活动有重要帮助。另外,紧凑的土地发展模式还可以增强街道生活活力和邻里商业的支撑能力,对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产生更大的吸引力(Kerr et al., 2012)。由于个体行为改变是根据周围环境选择的产物,以环境为基础的体力活动干预措施往往覆盖面广,可能影响到大群体或整个群体的行为选择,所以建成环境在健康促进方面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可改善设施可达性、多样性设计,积极规划或改造社区健身环境,促进体力活动的增加,进而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有研究显示,经济收入通过体育锻炼间接对老年人自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正向影响,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13.5%、14.1%和11.6%(刘昌平 等,2017)。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经济收入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正向影响。经济收入对老年人体力活动有积极影响,高收入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更为活跃。可能原因是体力活动主要依赖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于高收入老年人而言,低收入老年人自由支配时间相对较少,从而导致体力活动低;另外,收入高的老年人对健身、休闲娱乐的投入较高,使体力活动量增加,进而促进其健康状况。

  3.3 对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健康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差异。就建成环境而言,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男性健康无明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而对老年女性健康存在明显的影响,直接影响效应为0.48,间接影响效应为0.086。可能原因是与老年男性相比,老年女性在体力活动的时空间维度上受到更大的约束,活动空间的离家距离较小,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女性健康有显著影响。而老年男性的活动空间、出行方式具有很大的弹性,其活动空间并不局限于社区附近,造成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男性健康无明显的影响。谷志莲等(2015)的研究也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老年体力活动空间逐渐收缩,其移动性呈现出逐渐衰退的特征,对社区公共资源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对微观环境的目的地可达性越来越敏感。有研究发现,社区人行道的可用性、道路平坦、美好的风景和地形均有利于增加老年女性步行时间和体力活动量(Lu et al., 2018)。女性老年人也表示他们对步行路线的选择受到目的地的距离、交通安全性、远离犯罪和风景等因素的影响。在100 m缓冲区内周围环境适宜步行的情况下,女性老年人才更倾向于步行(Ralston, 2018)。因此,设计社区时应支持步行或骑车前往目的地,并提供多样化娱乐休闲设施,这在影响老年女性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已有研究证实,经济收入与健康状况存在相关关系,经济收入水平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幸福感有积极的关系(Engel et al., 2016)。本研究还发现,个体属性对老年男性健康无明显影响,对老年女性健康直接影响效应为0.15,间接效应为0.143。可能是由于男性老年人经济收入相对处于较高的水平(2 000元以上占81.6%),造成群体之间无明显的经济差异,使其对健康产生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而女性老年人除劳动市场外,还要承担家务劳动,造成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经济收入低于男性,对其健康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女性在处理家务活动时,在日常生活中产生较多体力活动行为(如买菜、购物、健身),间接促进了其健康状况。

  总体来说,老年女性健康影响与老年男性的最大不同是,建行环境、个体属性和体力活动对老年女性健康产生的直接影响程度较大,同时社区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通过体力活动间接影响老年女性健康,也说明了体力活动作为中介变量能较好地揭示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对老年女性健康的影响路径。因此,在规划时应考虑老年人健康的性别差异,城市规划相关部门应更加关注女性群体的健康状况,以减弱女性老年人在体力活动过程中受到的时空间约束;应改变建成环境,使得女性老年人能够步行到达附近的服务场所,并与公共交通相连,促进其到达更远地区的目的地和娱乐场所,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独立性和体力活动,促进其健康状况;改善弱势群体的经济收入促进其对健康的投入,延长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本研究局限:1)所选取的环境指标主要围绕户外体力活动的实体环境,而未考虑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2)研究属于横断面设计。未来的研究应同时考虑社会环境和实体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采用更加客观测量的方法评价其健康状况,分析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关的潜在因素。

  4 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社区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均对老年人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建成环境因素贡献率顺序为可达性>设计多样性>密度,个体属性中收入水平高有利于促进其对健康的投入。建成环境和个体属性可通过户外体力活动间接影响健康状况。老年女性健康影响路径与男性存在差异,建成环境、个体属性、体力活动对老年女性健康的影响较显著。

  4.2 启示 

  1)建成环境中可达性诸因素影响程度排序为至商业场所距离>至交通站点距离>至健身场所距离>交通站点数,设计多样性诸因素影响程度排序为人均道路总长度>街道连通性>土地混合使用率,密度中贡献排序为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因此,在社区改造时首先应考虑商业场所的距离、交通站点位置和健身设施的位置,使其可达性良好,促进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其次应考虑设计多样性中的人均道路总长度,延长人均道路总长度有利于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提高街道连通性和土地混合使用率,以增加步行或骑行的机会;此外,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对老年人户外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宜的居住密度有利于老年人外出活动。

  2)政府部门应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险,有利于促进老年人对健康的投入。政府除了关注老年人经济收入外,更要注重老年社区的建设,相关部门应根据建成环境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合理有效的安排社区规划工作,使环境优化能够在促进老年人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参考文献:

  谷琳,乔晓春,2006.我国老年人健康自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 (6):25-29.

  谷志莲,柴彦威,2015.城市老年人的移动性变化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基于社区老年人生活历程的叙事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34(12):1617-1627.

  何柳,石文惠,2016.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人群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121-124.

  黄婷婷,刘莉倩,王大华,等, 2016.经济地位和计量地位:社会地位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年龄差异[J].心理学报,48(9):1163-1174.

  刘昌平,汪连杰,2017.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5):40-50.

  刘一伟, 2018.居住方式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吗?来自中国老年人的证据[J].人口与发展,24(4):77-86.

  李文畅,胡宏伟,李斯斯,等, 2018.社会活动与老年健康促进:基于2005-2014年追踪数据的考察[J].人口与发展,24(2):90-100.

  马蕊,贾必成,贾志强, 2019.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研究[J].体育学研究,2(3):83-89.

  彭希哲,卢敏,2017.老年人口死亡概率时代变迁与老年定义的重新思考[J].人口与经济, (2):1-10.

  宋江宇,周素红,柳林,等, 2018.日常活动视角下居民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以广州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37(7):999-1010.

  孙斌栋,阎宏,张婷麟, 2016.社区建成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基于居民个体超重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71(10):1721-1730.

  孙菊,宋月萍,2008.城市人口健康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10):46-48.

  吴志建,王竹影,宋彦李青,2018.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建成环境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64-71.

  叶晓梅,梁文艳,2017.教育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2011年CLHLS的证据[J].教育与经济, (3):68-76.

  赵忠,2006.我国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管理世界, (3):78-85.

  BARNETT D W, BARNETT A, NATHAN A, et al., 2017. Built 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of older adults’ tot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wal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 14(1):103.

  BEARD J R, BLANEY S, CERDA M, et al., 2009. Neighborhood characteristics and disability in older adults[J]. 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 64(2):252-257.

  BIRD C E, FREMONT A M, 1991. Gender, time use, and health[J]. J Health Soc Behav, 32(2):114-129.

  CANIZARES M, BADLEY E M, 2018.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patterns of physical activities over time in the Canadian population: 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J]. BMC Public Health, 18(1):304.

  DANNEFER D, 2003. Cumulative advantage/disadvantage and the life course: Cross-fertilizing age and social science theory[J]. 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 58(6):S327-S337.

  ENGEL L, CHUDYK A M, ASHE M C, et al., 2016. Older adults’ quality of life - Exploring the rol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social cohes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seniors on low income[J]. Soc Sci Med, 164:1-11.

  HISCOCK R, PEARCE J, BLAKELY T, et al., 2008. Is neighborhood access to health care provision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level utilization and satisfaction?[J]. Health Serv Res, 43(6):2183-2200.

  JONASSON L S, NYBERG L, KRAMER A F, et al., 2016. Aerobic exercise interventi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brain structure: Results from the physical influences on brain in aging (PHIBRA) study[J]. Front Aging Neurosci, 8:336.

  KERR J, ROSENBERG D, FRANK L, 2012. The rol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healthy aging: Community design,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mong older adults[J]. J Plan Lit, 27(1):43-60.

  LEUNG G M, LU J R, MENG Q, 2017.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Health Systems of[M]// QUAH S R.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Public Health. 2nd ed. Oxford: Academic Press:515-528.

  LU Y, CHEN L, YANG Y, et al., 2018. The association of built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 Using a citywide public housing scheme to reduce residential self-selection bias[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15(9).

  OYEYEMI A L, KASOMA S S, ONYWERA V O, et al., 2016. NEWS for Africa: Adaptation and reliability of a built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 for physical activity in seven African countries[J]. 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 13:33.

  RALSTON M, 2018. The role of older persons’ environment in aging well: Quality of life, illness, and community context in south africa[J]. Gerontologist, 58(1):111-120.

  SPRING A, 2018. Short- and long-term impacts of neighborhood built environment on self-rated health of older adults[J]. Gerontologist, 58(1):36-46.

  VAN CAUWENBERG J , Nathan A, Barnett A, et al , 2018. Relationships between neighbourhood physical environmental attributes and older adults’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ports Med, 48(7):1635-1660.

  (收稿日期:2019-04-22; 修订日期:2019-09-25; 编辑:丁合)

扩展功能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